IGBT(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),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,是由BJT(双极型三极管)和MOS(绝缘栅型场效应管)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, 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。
阅读更多IGBT(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),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,是由BJT(双极型三极管)和MOS(绝缘栅型场效应管)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, 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。
阅读更多一般的变频器主电路中,会使用充电电阻、限流电阻、电解电容和二极管等元器件组成充电电路。当变频器刚上电时,直流侧的主电容容量非常大,在刚充电的瞬间对电流相当于短路,电流会很大,所以需要在整流桥与电解电容之间加上充电电阻,否则会相当于380V电源直接对地短路,瞬间整流桥通过无穷大的电流导致整流桥炸掉。
阅读更多变频器是船舶电气控制的关键设备之一,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船舶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非常重要。而且大型远洋船舶一旦起航遇到问题处理非常不方便。因此,定期维护和保养变频器,以确证其长期稳定运行是非常必要的。
客户送修一台三菱A500型11KW变频器,上电试机显示“E.UVT”故障,这个故障表示母线直流电压低于330V,不能复位。根据客户描述,这个故障以前也报过几次,但还能复位运行。这次停机20多小时后再上电,复位失效。客户的疑问是,为什么不停电能一直正常,断后就报故障,断电时间短尚能复位,断电时间长就坏掉了呢?
阅读更多一、故障现象
一台日立SJ300 30KW变频器,R-T端子上电AC380V,面板显示C----(或A---),按FUNC键,C----(或A---)消失,原变频器为端子控制,改面板控制参数A001=02,A2=02,F001=50,接负载,按RUN键运行,报警E23.6,确认为变频器故障。
变频器缺相是常见的变频器故障之一,在R、S、T为三相交流输入变频器中,当其中的一相因为熔断器或断路器的故障而断开时,便认为是发生了输入缺相故障。
变频器在运行中过载,是造成变频器跳闸的主要原因,一般是由于加速时间过短,负载过重等情况导致的。下面介绍一下变频器过载故障的特征和解决办法。
阅读更多客户送修了一台LG SV185IS5-4N0 的变频器,检测发现 IGBT 烧毁,CPU 板亦已损坏。
经检测发现 24V 最高达 56V 之多,其余各组也相应增高且电压波动较大。初步判断为次极取样有问题。但查看电路上贴片 ZD13 上仅标注“4”。经过检查它的外围电路后,推测应为“431”系列的精密可调稳压 IC 而非原电路简洁的“4”及“ZD13”
为了证实推测正确与否,测量三个引脚的对地电压时发现一个为 0V,一个为 2.5V,一个则在 2—8V 之间跳变。顺藤摸瓜测量到 R50 时竟然几次测量时有不正常现象——阻值有时会大于 2.61K 而高达 10K 以上且数字跳变(数字表)或指针大幅度摆动(指针表)。就算是在路测量的局限性也不会有此现象。决定焊下来测量,在拆焊时发现:R50 的一个引脚竟然已和电阻本体断裂!这是在检修贴片元器件线路板时所难以察觉到的,这是隐蔽性极大的现象:引脚断裂本来就难以发现,当用表笔测量时又人为地给焊盘加上了一定的压力而使原本“似脱非脱“的引脚又给“接”上去了。换上一阻值为 2.61K 的贴片电阻。输出电压正常且稳定不变。再回过头来测量 ZD13 电压取样引脚的电压时已“稳定不变”。
到此虽然检修过程结束,但工作并未完成:此电源板电路是 LG IS5 系列几KW到几十KW变频器的通用 CPU 电源板,故绘出此电路图并标注出某些元件的参数及代换型号。当以后遇到同样的机器时,再找不到原型号可找代换的时候,可以购置同系列功率相近变频器的元器件替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