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B变频器报3210故障,代表中间电路直流电压过高,这是ABB变频器的常见故障,其原因也有多种可能,具体如下:
- 变频器选型和负载不匹配。在变频器的应用场景中,有些负载惯性较大,例如风机、泵类等,有些应用会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的启动、停止,在电机减速过程中,电机会产生较多的回馈能量,引起直流母线电压升高。对于这种情况,需要考虑增加变频器的容量。
- 变频器参数设置问题:
- 减速时间设置过短:在电机减速过程中,由于电机会将能量回馈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,所以减速时间的参数设置很重要,需要考虑适当延长减速时间,以避免直流母线电压过高。
- 制动参数设置不当:如果变频器配备了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,制动电阻的阻值选择、制动单元的控制参数设置不当,也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过高。需要根据变频器和电机的参数,正确选择和设置制动电阻的阻值和功率,并检查制动单元的控制参数是否正确。
- 外部电源问题:
- 电源电压过高:输入电源的电压超过了变频器的额定输入电压范围,也可能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。例如,电网电压不稳定、电源变压器故障等情况。需要检查电网供电情况,排除电源故障。
- 电源存在浪涌或瞬态过压:即使电源的平均电压在正常范围内,但如果存在瞬间的高电压脉冲或浪涌,也可能使变频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升高。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附近的大型设备启停引起的。可以考虑在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安装浪涌保护器,以吸收瞬态过压。
- 变频器内部故障:如果以上原因都已排除,变频器仍然报警3210故障,则可能是由于变频器硬件损坏导致。
-
- 整流模块故障:变频器的整流器元件损坏或故障,可能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。可以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整流器的二极管是否正常。
- 逆变模块故障:逆变模块将直流母线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,如果逆变模块损坏,也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异常。
- 控制电路故障:变频器的控制电路负责电压检测和开关电源控制,如果控制电路出现故障,也会导致电压报警。
ABB 变频器报2310 故障代码,代表过流故障,可能由多少原因导致,一般包括如下:
- 负载突变:当负载瞬间突然增加或减少时,ABB变频器可能会检测到过流情况,从而触发 2310 故障。如:生产过程中大型设备启停,可能会导致负载瞬间变化
- 电机故障:电机本身的故障也可能导致 2310 故障。例如,电机绕组短路、接地故障、轴承损坏等,都可能引起电机电流异常增大,进而触发变频器的过流保护。
- 变频器参数设置不当:如果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不合理,也可能导致过流故障。例如,加速时间过短、减速时间过短、转矩提升过高、电机额定电流设置错误等
- 控制信号干扰:控制信号被干扰也是一种常见的,导致 2310 故障的原因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,可能存在各种电磁干扰源,如高压设备、其他变频器、大型电机等,这些干扰源可能会影响控制信号的稳定性,导致变频器误动作。
因此,处理ABB变频器2310故障,要从以上几个方面逐步分析,从而找出故障源。如果以上几个方面都排查过了,但是仍然报2310故障,那么很可能是变频器本身硬件损坏,如电流检测线路,CT,控制单元故障等,可以送到上海津信变频器维修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测。
变频器显示 OU1、OU2、OU3 通常都是和过电压相关的故障,不同的编号代表着不同原因导致的过电压,OU的英文含义是OverVoltage,也就是过电压的意思。:
OU1:一般表示表示加速过电压:
- 输入电压异常:电源电压过高,超过了变频器的正常工作范围。例如,电网中出现大型设备的启停、短路故障等情况,可能导致电源电压瞬间升高,进而引发变频器的 OU1 故障。
- 瞬间停电后对旋转中电机实施再启动:在电机还未完全停止转动时就重新启动,此时电机的反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,容易导致过电压。
- 变频器参数设置问题:变频器的加速时间设置过短,电机在加速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不能及时得到供应,导致母线电压升高过快,引发过电压故障;或者是转矩提升等参数设置不合理,也可能导致电机在加速过程中电流过大,引起过电压。
OU2:一般表示减速过电压
- 制动电阻配置不当或制动参数设置不合理:制动电阻的阻值过大或过小,或者制动管的动作电压等参数设置不正确,都会影响制动效果,导致再生能量无法及时消耗,引起过电压
- 减速时间参数设置过短
- 减速过程中存在外力拖动电机
- 负载惯量大:当变频器驱动的负载惯性较大时,在减速过程中电机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,回馈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,如果变频器的制动能力不足,无法及时消耗这些再生能量,就会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升高,引发过电压故障。
OU3:通常表示恒速运行时过电压:
- 输入电压发生异常变动:与 OU1 故障类似,输入电源的电压不稳定或突然升高,可能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在恒速运行时超过设定的阈值,从而触发 OU3 故障。
- 电动机故障,如电机绕组烧坏、短路
- 变频器内部的电压检测电路故障
变频器显示 “OC1” 通常表示加速运行中过电流故障,市场上多数的变频器品牌都是如此设置,OC的英文是Over Current,也就是过电流的意思。变频器发生OC1时,可能的原因如下:
- 加速时间过短:在变频器参数中延长加速时间,使电机能够平稳地加速,避免电流瞬间过大。
- 负载惯性过大:如果可能的话,采取措施减小负载的惯性,例如选择惯性更小的负载设备,或通过机械方式降低负载的惯性阻力。
- 转矩提升过高或 V/F 曲线不合适:降低转矩提升曲线或调整 V/F 曲线,根据电机的特性和实际负载情况,合理调整 V/F 曲线或转矩提升参数,使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输出转矩与负载需求相匹配。
- 电网电压过低:确保电源电压在正常范围内。如果电压过低,需要检查供电线路和电源设备,排除故障或采取稳压措施。
- 变频器功率偏小:更换为功率更大的变频器,以满足电机的运行需求。
此外,变频器内部插件松动、外部干扰信号也可能导致该故障。如果经过上述常规检查和处理后,“OC1” 故障仍然存在,可能是变频器内部电路出现问题,建议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维修。
SEW 变频器报警 F14 ,这个故障代码表示编码器故障,原因如下:
- 编码器接线错误或屏蔽连接错误:这属于安装设问题,例如编码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未正确连接,或者屏蔽线连接存在问题。
- 编码器故障:编码器本身的硬件无法正常工作。
- 电缆故障:连接编码器和变频器的电缆出现短路、断线等情况,也会导致报警。
处理方法:
- 检查编码器连接:检查编码器是否正确连接,包括电源和信号线是否接触良好。同时,检查电机是否正常运行,有无异常声音或振动。
- 检查编码器供电电压:使用万用表测量编码器的电源电压,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。电压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编码器故障。
- 检查编码器信号输出:通过示波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检查编码器的信号输出是否正常。正常情况下,编码器应输出稳定的方波信号。
- 如果是硬件故障,需要修复或更换故障部件
1.接地故障
接地故障是一种变频器常见的故障,是变频器内部系统检测到输出部分的漏电现象。
阅读更多
安川 A1000 变频器报 LT-2故障代表:电容器维护过期,说明主回路及控制回路的电容寿命已经到了,需要及时更换。
安川 A1000 变频器其他故障代码的含义和解决方法可参考以下:
- OC:过电流,变频器的输出电流超过了过电流检出值(约额定电流的 200%)。对策为调查原因,实施对策后复位,如变频器输出侧发生短路、接地(电机烧毁、绝缘劣化、电缆破损而引起的接触或接地等);负载太大,加速时间太短;使用了特殊电机或最大适用功率以上的电机;变频器输出侧电磁开关已开关动作。
- GF:接地,变频器输出侧的接地电流超过了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的 50%。原因可能是变频器输出侧发生接地短路(电机烧毁、绝缘劣化、电缆破损而引起的接触或接地等)。需调查原因,实施对策后复位。
- PUF:保险丝熔断,装在主回路的保险丝被熔断。可能由于变频器输出侧的短路、接地造成输出晶体管损坏(确认如下的端子间是否短路,如果是短路,则晶体管已损坏:B1(23)-U、V、W;U、V、W)。对策为调查原因、实施对策后,交换变频器。
- SC:负载短路,变频器的输出或负载已短路。可能是变频输出侧发生了接地短路(电机烧毁、绝缘劣化、电缆破损而引起的接触或接地等)。需调查原因,实施对策后复位。
- OV:主回路过电压,主回路直流电压超过电压检出值。200V 级约为 190V;400V 级约为 380V。原因可能是减速时间太短,从电机再生的能量太大;电源电压太高。对策为延长减速时间或接制动电阻(制动电阻单元),将电压降到电源规格范围内。
- UV1:主回路低电压,主回路直流电压低于低电压检出级别(L2-05)。200V 级约为 190V;400V 级约为 380V。原因包括输入电源发生了欠相;发生了瞬时停电;输入电源的接线端子松动;输入电源的电压变动太大。需调查原因,实施对策后复位。
- UV2:控制电源异常,控制电流的电压太低。对策为将电源 ON/OFF 试一下;连续发生异常情况时更换变频器。
- UV3:防止浪涌回路故障,发生了防止浪涌回路动作不良。对策为将电源 ON/OFF 试一下;连续发生异常情况时更换变频器。
- PF:输入缺相,主回路直流电压在再生状态以外状态有异常振动(L8-05 设定为“有效”时检出)。原因可能是输入电源发生了欠相;发生了瞬时停电;输入电源的接线端子太松;相间电压的平衡太差。需调查原因,对策实施后复位。
- LF:输出欠相,变频器输出侧发生了欠相(L8-07 设定为有效时检出)。原因可能是输出电缆断线;电机线圈断线;输出端子松动;使用的电机功率是变频器最大适用电机功率的 1/20 以下。需调查原因,实施对策后复位,重新选定变频器功率或电机功率。
- OH1:散热片过热,变频器散热片的温度超过了 L8-02 的设定值或 105°C。对策为设置冷却装置,去除发热源,交换冷却风扇。
- RH:安装形制动电阻过热,由 L8-01 设定的制动电阻的保护已动作。原因是减速时间太短,电机再生能量太大。对策为减轻负载,延长减速时间,降低速度,更换新的制动电阻单元。
- RR:内藏制动晶体管异常,制动晶体管动作异常。对策为将电源 ON/OFF 试一下,连续发生异常情况时,更换变频器。
- OL1:电机过负载,电子热保护引起电机过负载保护动作。原因是负载太大,加减速时间、周期时间太短;V/F 特性的电压太高;电机额定电流(E2-01)设定值不适当。需修正负载大小、加减速时间,周期时间;修正 V/F 特性;确认电机的额定电流值(E2-01)。
- OL2:变频器过负载,由电子热保护引起变频器过负载保护动作。原因是负载太大、加速时间、周期时间太短;V/F 特性的电压太高;变频器功率太小。需修正负载大小、加减速时间,周期时间;修正 V/F 特性;请换用大容量变频器。
- PGO:PG 断线检出,在下列条件时,PG 脉冲未被输入的状态已经过了 F1-14 时间。包括有 PG 矢量:软起动输出≥2%;有 PG V/F:软起动输出≥E1-09。原因可能是 PG 的连线断线了;PG 的连线有错误;没有给 PG 供电。对策为修理断线处;改正接线;正确供电;确认抱闸(电机)使用时是否打开。
- DEV:速度偏差过大,速度偏差在设定值(F1-10)以上并持续(P1-11)时间以上。原因可能是负载太大;加减速时间太短;负载处在锁定中。对策为确认 F1-10、F1-11 的设定值,减轻负载;延长加速时间;确认机械系统;确认抱闸(电机)使用时是否打开。
- SVE:零伺服异常,零伺服运行中,旋转位置却偏离了力矩极限值过小。原因可能是负载力矩过大。对策为增大减小检查 PG 信号的干扰。
- OPR:操作器连接不良,在操作器控制运行指令运行中,操作器断线了。对策为确认操作器的连接。
- EFo:从通讯选择卡来的外部异常输入,检查通讯卡,通讯信号。
- EF3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3),解除从各多功能输入来的外部异常输入。
- EF4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4),从多功能输入处被输入了外部异常。
- EF5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5),消除外部异常的原因。
- EF6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6)。
- EF7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7)。
- EF8:外部故障(输入端子 8)。
- CPF00:操作器传送异常 1,电源打开后 5 秒仍不能与操作器通讯。原因可能是数字式操作器的端子接触不良;变频器控制回路不良。对策为取下一次数字操作器,再重新安装一下;交换变频器。
- CPF01:操作器传送异常 2,与操作器的通讯中断。对策为检查通讯电缆的接线是否正确,或是否发生短路、断线;确认是否有接线错误,正确进行接线;排除短路或断线部位;有接通电源后,无法从上位装置正常接收控制数据,主站侧程序故障,确认通信开始时的动作,修正程序内的错误;通信回路损坏,进行自我诊断测试;再次检出“call”时,则更换电路板或变频器。关于电路板的更换,请向本公司代理店或销售负责人垂询;终端电阻的设定不正确(memobus 通信),请将从站末端变频器的内部终端电阻设定为 on(将拨动开关 S2 置为 on)。
一台富士5000 G9型90kW变频器,在运行中跳欠电压故障送修。
经检测,变频器无明显故障,上电测试直流回路电压,在输入电压为380V时,直流电压为540V左右(轻载),也正常,检查不出变频器故障的具体原因。然后在公司带负载测试一天也未跳故障。但是回到生产现场,当变频器满载运行时,运行一段时间又跳欠电压故障停机,检测直流回路电压,已跌至430V,这说明变频器确实存在软故障。
阅读更多
变频器在运行当中报欠电压,往往涉及到多个故障点的潜在故障。
1) 三相380V 供电电源电压偏低, 或有断相故障, 这是电源方面的原因;
2) 直流回路主电容的电容额定容值减小或失效,使主回路直流电压降低,当电压检测电路发现时,变频器会报警并停机保护;
3) 启动接触器的主触点接触不良, 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, 使主回路电压严重跌落报警;
4) 因检测电路或控制回路本身故障, 产生误报
阅读更多